

9年前走進培訓的領域,部分原因是因為我的中年叛逆指數到了極點。於是決定聽從內在聲音,走一條所有人都說會很難走的路。
教學初期,我很快察覺到,我想教的,
未必是學員想學的、想聽的、學得來的。
重點是,離開教室後,我很難追蹤學習成效,
只能被動期待客戶端的訓練單位能接下棒子,
延續學習熱情,守護改變的種子。
經驗告訴我,學員上課很嗨,
不代表下課後改變會發生。但
是如果上課就不嗨,全員睡成一片,
那肯定什麼都不會發生!
因為這樣的變數,讓我苦思,
如何在教室力道就能大到下課後還能引起討論?
如何製造強共鳴與學員生活以及職場連結?
例如同理心,何謂同理?
這是每堂服務課程一定會帶到的概念。
但是只要這三個字一出口,
你會看到學員的臉上浮現“又來了~”的表情。
對於一個從來沒有親身經歷顧客困難的員工,
你要如何讓他能夠真正想像那種處境、感受,
進而發揮同理心去設身處地解決問題呢?
於是我先去當了神秘客,然後在課堂上設計的活動,是讓學員真正身臨其境。
結果會說話,效果之好,比我說半小時還更震撼!
差別在於,生命的體驗。
當你有了那種難受、著急、困窘與不耐的經驗,
回過頭來轉換角色時,你,真的可以同理對方了。
身為企業服儀講師與個人優勢形象顧問,
我必須先經歷各種情境與體驗,
才能從中萃取出架構式心法來教授。
如果只是待在辦公室備課,
是無法有效解決企業問題的。
那樣的課程,只有技術,沒有靈魂。
沒有感人肺腑的情節,
不是故事,無法引人入勝。
講師沒有豐富生命體驗,
就宛如空洞的操作手冊。
那些我在課堂上設計出來讓學員感到吃驚的活動,
都是因為,我先自己經歷過了。
我以身作則去做那些,
我在課堂上要求或是建議的事項。
於是我可以同理學員在課堂上所有的反應,
也能掌握課後的行為改變。
從今年開始,我加入更多關於體驗的元素。
設計啟發來自於我參加了野外求生與團隊合作課程。
例如:在不舒服的天候因素下(大雨泥濘、路徑不明),
不得已要做不擅長的事情(野地升火、露宿過夜),
內心很多的批判、指責、焦慮、脆弱會湧現,
此時,你該如何與情緒共處?
類比到企業招開訓練課程需求。
當員工在資源不足,後勤無法支援情況下,
為了達到公司服務標準,
也要滿足顧客期待時,
到底該怎麼做?
唯有不斷嘗試,才有更多可能。
有了這些痛到忘不了的體驗,
將會成為卓越的養分。
而這些,才是學員離開教室後,
還能帶走用一輩子的武功秘笈啊!
【一對一形象管理課程預約表單】
https://forms.gle/SnfyxQ4iRr7rGiqd9 (A方案)
https://forms.gle/JeigeR7XN7ZKRAga9 (B方案)
https://forms.gle/yyxXa2GEL5tqzQuq8 (C方案)
https://forms.gle/FEy83BhsypTa2xsQ9 (D方案)
更多相關資訊:
FB: 美勵心視界 Melony Insight Studio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elony1011/
#服務心態與實務技巧課程#同理前先共苦#跨出舒適圈才能打破框架#Melony企業服儀培訓師#Melony個人優勢形象顧問
分享這篇文章